
9月17日至20日,第22屆中—東盟博覽會、中國—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(以下簡稱“東博會和峰會”)在南寧隆重舉行。金秋時節的邕城熱情洋溢,喜迎四海賓朋。為確保“東博會和峰會”期間供水安全萬無一失,廣西綠城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綠城水務”)從提升供水保障能力、筑牢水質安全防線、構建數字化保障體系三方面周密部署,以智慧水務與精細管理相結合,為盛會順利召開提供堅實供水保障。
未雨綢繆,提升供水保障能力
為保障東博會和峰會期間供水安全穩定運行,綠城水務未雨綢繆,從年初開始謀劃優化城市供水布局,通過完善市政供水設施建設,優化供水調度,不斷提升保障能力。
針對東博會和峰會重點場所,綠城水務加強研究部署,制定“一點一策”供水保障方案。經前期評估,發現中國—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展示中心為單一管道供水,為切實保障供水穩定安全,綠城水務緊急部署,于8月30日前完成歌海路至那黃大道供水管道聯通及配套設施建設,為中國—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展示中心打造“雙回路”供水格局,可在單一管路故障時迅速切換備線,最大限度保障用戶連續、安全用水。
東博會和峰會前夕,綠城水務采取多種措施,多維度對供水管網進行維護。綠城水務組織專業巡檢隊伍,對重點路段沿線的消防栓、閥門井蓋等供水設施開展拉網式巡查,嚴密排查漏水隱患及周邊施工對管線安全的影響。同時,派出專業聽漏團隊,借助先進聽漏設備對供水管道進行系統性“健康體檢”,著力探測是否存在暗漏,確保及時維護。此外,綠城水務在重點區域供水管道上安裝了供水管網噪聲測漏儀,24小時全天侯監測管道運行狀態,及時發現管道漏損風險,并將數據即時傳輸至監控中心,便于公司提前預警并迅速處置漏水隱患,從而實現管網風險的超前預警與快速響應。據統計,從9月1日至15日,綠城水務出動車輛60車次,270人次對重點路段周邊消防栓、閥門井蓋等設備進行巡查,共巡查消防栓1084個次,井蓋1822個次。對主動巡查出的水管暗漏情況,立即搶修,確保在盛會召開前將管道安全隱患全部處理完畢。
精密監測,筑牢水質安全防線
綠城水務持續完善“班組—水廠—公司”三級水質檢測體系,強化廠級檢測能力。水廠化驗室每日對原水、出廠水開展18項常規指標檢測,并新增重金屬指標檢測,根據水質動態優化處理工藝。在線監測設備24小時不間斷運行,生物魚池觀測頻次同步增加,切實保障水質全面達標。
水質檢測中心依托全市120個管網監測點,每日開展7項常規檢測,密切檢測管網水質。此外,綠城水務增配檢測設備,將重點區域檢測頻次提升至每日一次。原水、出廠水及管網水檢測項目分別擴充至42項和53項,實現對重金屬指標更全面監控。綠城水務還全面排查重點場所內部管網與二次供水設施,堅決杜絕水質安全隱患。
數智賦能,構建數字化保障體系
作為南寧供水調度的“智慧大腦”,綠城水務調度指揮中心依托智慧生產調度系統,對“源水—制水—供水—用水”及“污水收集—處理—排放”全流程進行實時監測,以“一張圖”模式全景展示生產運行實況,為安全供水和污水達標排放提供精準數據支撐。
通過融合工作流引擎與GIS技術,綠城水務搭建智能外勤管理平臺,實現“監控端+移動端”聯動,實時定位人員位置、自動派發任務、跨部門協同處置,達成“3分鐘響應、45分鐘到場、24小時修復”的搶修目標,顯著提升管網巡線和搶修業務的精細化水平。
綠城水務24小時值班調度,依托覆蓋供水管網的100余處水壓、水質、水量在線監測設備,實時回傳數據至中心智能監測系統,動態跟蹤管網壓力變化。一旦發現異常,中心調度部門立即啟動聯動處置機制,確保供水壓力穩定。通過科學調度,確保水壓平穩、緩解供水壓力,降低爆管與漏損風險。
綠城水務實行24小時不間斷供水巡查,對主干道所有的閥門、水表、供水設施進行每天3遍巡查,并安排送水車、供水搶修車及搶修人員在現場處于臨戰待命狀態,聽從指揮,隨叫隨到,隨時做好突發事件的處置準備。客服熱線全天候暢通,綠城水務按月對熱線工單進行多維度分析,精準歸類咨詢、報修、投訴等問題,通過數據梳理與圖表呈現,清晰把握訴求分布與處理進展,為優化服務策略、提升響應效率提供決策支持,讓水務服務更加精準、高效、溫暖。
通訊員:馬麗
視頻來源:廣西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